西方“唱衰”金砖已不是新鲜事情,它们不希望金砖坐大坐强,与其分庭抗礼。当然,金砖成色未减,并不代表金砖发展一片坦途。金砖发展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和利益纠葛。实际上,金砖国家并非铁板一块、亲如一家,它们的关注点和利益契合点不尽相同,在市场竞争和地缘利益上还存在纠葛的一面。对此,金砖国家不但需要增强互信、消弭分歧,在金砖定位、发展方向上,增加共识,形成合力,而且需要对自身在金砖中的目标有一个合理预期,正确运用金砖平台的影响力获取自身利益,最终构建金砖国家间利益平衡与求同化异的合作机制。总之,分歧并不影响金砖合作走向深化的大趋势,也不影响金砖国家由国际权力机制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、从主流国际体系的外围走向内部的步伐。▲(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展中国家部主任)
金砖国家领导人“福塔莱萨”峰会召开之际,关于金砖“褪色”的争论再度升温。其中,西方媒体唱衰“金砖”的论调尤为凸显,它们宣称“金砖国家已成色不足、风光不再”。例如,巴西经济连续3年陷入颓势,已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退回第七;南非已被尼日利亚反超,让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;印度、俄罗斯经济疲软,已进入下行轨道;中国经济增长放缓,勉强保住“金砖”资格。在西方媒体炒作下,金砖国家似乎已经不再“金光闪闪”。
但笔者认为,与“金”相比,“砖”的意义更加重大,这象征着这些国家在各自区域发挥着“基石”的作用。因此,金砖国家的成色还要看它们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。金砖之所以能从当初的概念发展到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合作机制,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关键因素。金砖是在国际力量格局发生重要转变的情形下诞生的,其宗旨之一是形成合力,改变不合理、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,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。金砖国家意识到,在争取国际发展空间中,单打独斗无力改变旧有秩序,只能加强国际合作,联手向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权力机制提出挑战,才能实现自身利益。因此,金砖的生命力和闪光点在于其“合力合心,其利断金”的力量,从这点看,金砖的成色从未有半点减退,在历次全球气候谈判中,金砖抱团让美欧懊恼不已就是典型例证。
实际上,就金质而言,金砖国家也依然成色十足。经济增速的一时高低并非判定金砖成色的唯一标准,金砖国家从概念提出伊始,经济增速仅是其中的一项指标,更多的是其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。可以看出,高盛当时组合的金砖国家均为“大块头”,幅员辽阔、地大物博、地区大国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,有的国家软硬实力在全球名列前茅。经济放缓并不影响它们的金砖资质,巴西依然是拉美地区的领头羊,中国与印度仍在亚洲龙象共舞;俄罗斯在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中的角色让西方不敢小觑;南非加入金砖从来不是因为其经济规模因素,而是它在非洲地缘政治中无他国能及的影响力。金砖国家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它们的金砖资质。
下一篇:美国债危
|
关于本站 | 媒体合作 | 广告刊登| 版权声明| 联系我们| 友情链接| |
Copyright 2009 - 2010 . All Rights Reserved |
中国低空飞行俱乐部视窗 版权所有 |